《管子‧五輔》:「夫然,則不下倍(背叛)上,臣不殺君,賤不逾貴,少不凌長,遠不間親,新不間舊,小不加大,淫不破義。凡此八者,禮之經也。」。春秋時代管仲的提倡離今甚遠,大部分的主張圍繞著君權主義與封建禮教的思想,已不具時代意義;可是家庭倫理依然重要,那麼「遠不間親」還有時代意義嗎?
教育百科說:『生長在不同世代的人,由於生長環境及生活經驗不同而在思想、態度及行為習慣等各方面發生歧見或衝突,稱為「代溝」。』,也就是說當今的家庭倫理已然存在著問題,而這問題的根源在於思想、態度及行為習慣,可是親子關係何等密切,那麼問題如何發生呢?
維基百科說:「禮教思想誕生於西周時期,其本質上是森嚴的等級制度和對性別、倫理、生活方式等的禮儀控制,伴隨著宗法制,統治影響著中華文明三千年之久。」。由於禮教思想有利於君主統治,所以只要是君主統治著的禮教思想便被推崇,可是到如今帝制已遠,禮教思想已然黯淡。
禮教思想有五大價值,曰「天地君親師」,如今環保意識高張,所以天地之道猶不悖,可是親師之道則危矣。在帝制時代的親師之道是天經地義的,沒人敢懷疑也無人敢違背,可是如今的待遇就令人不禁唏噓了。十八世紀時人人高喊天賦人權,到後來證實只有革命人權;或許曾經的天賦的親師之道已然演變為革命的親師之道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