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4日 星期二

兩難

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首《哈姆雷特》有句經典台詞「to be, or not to be」,這字面上的意思很簡單,就是幹或者不幹而已;問題出在到底要幹些什麼事呢?如果與主角的「到底要不要自殺」的問題相同的話,那就滋事體大了。話說人生自古誰無死,只是有重於泰生也有輕於鴻毛,或者只是單純老死。
如果你問小學生,考題有是非、選擇、計算、問答等,最喜歡哪一種呢?答案很可能是是非題,因為容易作答;如果拿來問成年人,答案就不單純了,有人喜歡問答題,而且是當面應答,因為比較有討價的空間;有人喜歡計算題,因為習慣於計算得失,尤其是能算計到別人;有人喜歡選擇題,因為可以衡量得失,作最佳的打算;可是如果是是非題的話那就難說了,通常小是小非不用拿來問我,若是大是大非的話,這豈不是在為難我嗎?
俗話說「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其實如果真的是豬八戒的話,反正本來就不是人;只怕是被認為是豬八戒的那種人,才會裡外不是人。世事難料,誰也料不準會不會在甚麼時候淪為豬八戒之流,那就裡外皆難顧了。佛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問題是回頭上岸後還有活路嗎?(不然當初為何偏要下海呀?)
話說國際外交須預留模糊空間,就是避免把話說死了將來失去彈性;其實故事都是發展出來的,走到翻牌之前已經歷了無數次的折衝尊俎了。做人做事也是一樣,需要做最後決定時已經是最後關頭了,就算兩難必也終須ㄧ決;而在最後關頭之前,或已經歷無數關卡,試問該努力的你已盡力了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