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三四回》:「那焙茗也要私心窺度,一半據實,竟認準是他說的。」。教育百科的解釋:「私心是為自己打算的念頭。」。如果私心是為自己打算的念頭,那麼與私心相對的該是甚麼呢?漢
荀悅《漢紀·惠帝紀》:“厲其公義,塞其私心。”。是的,公義就是私心的相對面,也就是為公義打算的念頭。
西學東漸,現代人講話注重邏輯性,私心與公益若換成邏輯性的話語就成為主觀與客觀了。維基百科說:「主觀性指以主體自身的需求為基礎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的傾向,它是個體可以擁有的觀點,經驗,意識,精神,感受,欲望或信念的屬性。」。人非聖賢,主觀意識是普遍存在的。
維基百科還說:「本位主義,指在處理單位與部門,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係時只顧自己或者內團體,而不顧整體利益的,對別部、別地、別人漠不關心的思想作風或行為態度和心理狀態。」。這是由個人擴展到單位與部門的結果,由於私心、主觀意識、本位主義都是為自己打算的念頭,其成因與後果大致是可以類推的。
私心那麼糟糕,那麼應該杜絕嗎?可能杜絕嗎?《佛說十善業道經》第二十四集:「人生為己,天經地義,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都講的這麼徹底了應該是杜絕不了的了。可是如果在私心與公益找著平衡點或許就能相安無事了,比如說父母總是特別照顧自己的子女是私心,而不妨礙別人照顧其子女是公益;如果也能兼顧別人的子女那就更完善了。(禮運大同篇:〝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