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8日 星期四

巧遇

那一天下著滂沱大雨,無聊的我在長廊裡散步著。雨太大了,屋簷的落水處都成了臨時瀑布了。忽然發現瀑布裡藏著一隻正在做著SPA的蝸牛,我每散步一回到原處就會看到這隻做著SPA的蝸牛。我在想,是這蝸牛的行動遲緩避不開這突如其來的瀑布,抑或是正陶醉在SPA中呢?蝸牛總是不見移動,連觸角也是縮著的,彷彿出神了。

俗話說無巧不成書,這是我巧遇了做SPA的蝸牛,還是蝸牛巧遇了瀑布呢?佛家說巧遇即是機緣,難道這是佛祖在向我演示什麼禪機麼?據說六祖惠能大師來到廣州法性寺時,因風吹幡動,見著兩位僧人在一旁爭論,一說是風動,一說是幡動,惠能大師於是走上前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以此推論,應是我意識到了巧遇這種機緣,至於是我巧遇了蝸牛或者是蝸牛巧遇了瀑布,其實都不重要了。

都說相逢自是有緣,請問你有過巧遇嗎?試問你巧遇的心情如何?有無後續的故事發展呢?白蛇傳裡的呂博返家時,路上遇見有人要殺白蛇,即以銀兩買下白蛇,將蛇放生;後來轉世的許仙巧遇了白娘子,但白娘子卻是故意製造這段巧遇的,那麼你會懷疑你的巧遇了嗎?

如果你的巧遇正是別人的善意,好像也沒有甚麼必要推辭嘛。如果你的巧遇正是上天的善意,那就更該珍惜囉。人生如果無波無浪的應是很無聊的吧,偶而來點轉折才會有意思,所以還是珍惜你的巧遇吧,把它埋進心田裡,慢慢萌發出屬於你的精采故事

觸類旁通

《周易‧繫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據說這是成語觸類旁通的出處,可是為甚麼觸類旁通之後就能「天下之能事畢矣」了呢?周易是周朝時的數理及哲學,《易傳》記錄「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簡單的說易經是一種二進位的概念,所以一生(分裂為)二、二生四、四生八,原理好像就這麼簡單卻可包羅萬象,因此周易被形容為最難理解的書」。經過這番介紹,那麼請問你已觸類旁通了嗎?

無獨有偶,近來最夯的電腦也是二進位的概念,只要位數夠長就能進行編碼以紀錄住想記錄的符號或字,而世界上所有的語言就是這麼被記錄住的。如果我說你既已懂得了電腦的二進位的概念,那麼經過觸類旁通之後,你應懂得世界上所有的語言了,試問你做何感想啊。

道家與佛家說能夠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便可得道成仙成佛了,那麼這跳出三界外真有那麼難嗎?為什麼得道者寥寥可數呢?道家與佛家的三界或有不同,但據說仍可以觸類旁通的,可是如果跳出三界外難如登天,那麼滿口觸類旁通又有何意義呢?可以能夠的距離竟然如此地巨大。

《論語述而篇》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說如果你不能觸類旁通,也就是舉一隅不以三隅反的話,則老師都不想再教你了,或許這才是觸類旁通的基本要求。可是如果學會醫馬的就想觸類旁通以醫人的話,那會被譏為蒙古大夫了。

2020年5月27日 星期三

沸沸揚揚

《水滸傳.第一八回》:「後來聽得沸沸揚揚地說道:『黃泥岡上一夥販棗子的客人,把蒙汗藥麻翻了人,劫了生辰綱去。』」。沸沸揚揚是個成語,依字面解釋,「沸沸」指水在鍋子裡翻滾的樣子,而「揚揚」大概是大風吹起塵土飛揚的意思,合起來差不多是好比那菜市場裡的人聲鼎沸,好像都在述說著某件傳聞。

《左傳‧成公十六年》:「王曰:‘合謀也,張幕矣。’(伯州犁)曰:‘虔蔔於先君也,徹幕矣。’(楚王)曰:‘將發命也。甚囂,且塵上矣。’」。無獨有偶,甚囂塵上也是個成語,意指人聲喧嚷、塵土飛揚,同樣也是指大家都議論紛紛的狀態。

通常壞事才會被傳得沸沸揚揚的,也就是壞事才能傳得千里;如果是好事的話,通常只會咬咬耳朵然後私下議論著;可是怎麼會差那麼多呢?或許壞事的新聞性比較強烈,套句現代話就是比較有賣點啦;不信的話,你看電視新聞都在傳播些甚麼就明白了啦。

既然醜事被傳得沸沸揚揚的,該如何自處呢?有人說與其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如果你曾煮過麵的話大概就能懂得這層意思了。煮麵須於滾開時立即加些冷水,這可比釜底抽薪更有效多了,除了立即降溫防止滾水翻出鍋外,據說瞬間降溫還能使麵條的筋性提升,口感就大不同囉。

2020年5月26日 星期二

大頭症

在日本送禮用喜餅市場中,號稱享有佔有率第一的TIVOLI集團公司說:『與多年來深受大家愛戴的「帽子少女」相配的精美設計組合式餅乾禮盒,為紀念1985年日本第一個知名德式製菓職業人士樋口浩司先生創業40周年而隆重登場。』。說起紅帽子禮盒,大家應該有印象吧,就是那頂特大的紅帽子壓在秀氣少女頭上的那種鐵盒子禮餅;當然啦,弄那麼大的一頂紅帽子是為了彰顯商標,可是數十年後竟然真的出現所謂的大頭症了,不知畫面中的少女作何感想。

有人說:「大頭症就是指一個人非常自滿,認為自己什麼都最強~最紅~最聰明~最有地位,開始驕傲~目中無人~過度以自我為中心,還認為別人一定也都跟他同樣的感覺同樣的意見。」。誇大其辭應是一般人的通病,如果把通篇的「最」字換成「很」字或「非常」的話,大概就符合行情了。

還有人說:「大頭症是説某明星剛剛開始走紅,演戲唱歌都受歡迎人氣很旺,但是私底下卻有耍大牌的行為,例如工作時無緣無故亂發脾氣。」。這是特別針對演藝界訴說的大頭症,其實大頭症算是一種通病,各行各業都有人得,只要突然爆發的人就容易染上此症。

醫生說治病須找著病因才好對症下藥,其實大頭症應屬自我膨脹現象,這好比氣球昇向空中越昇越高則大氣壓力降低,而球內的壓力沒有改變所以氣球開始自我膨脹了。如果放任其繼續自我膨脹,終將走上自我爆炸的慘境。解決之道或許有二,其一放走部份球內氣體,如果能自我克制的話;其二不再昇高,在某高度保持平衡,如果能自我調節高度的話;不然大致以悲劇收場囉。

2020年5月25日 星期一

表態

`
表態通常做表明態度,以說明自己的意見或想法的意思。宋.范成大〈上元紀吳中節物俳諧體三十二韻〉:「筳篿巫志怪,香火婢輸誠。」,在紛擾的世界裡,表態人人為之,但表態的極致在於輸誠,尤其是弱小者為了生存而必須向列強行使的行為;不然引起老大的不悅,那就有得瞧了。

表態既有正面作用,但是會有甚麼副作用呢?最常見的是被定型然後被鬥臭鬥死,因為表明了立場就能把你定位為某黨,那麼你的對手就層出不窮了,直到你被整到完蛋為止;除非你的宗主看在你的至誠,順手救了你。表態的作用如此大,當然會有人逼人表態囉,尤其是在兩軍對壘時,遇上時能怎麼辦呢?

都說做事難做人更難,那麼你是否也曾被人逼著表態呢?小媳婦通常順了公意便逆了婆意,難哪。此時或許可以效法佛家的方法:修持應法相莊嚴而內心四大皆空。記得,切不可套用儒家的「子好勇乎?雖吾嘗聞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不然須有決心當個烈士了。

在武俠世界裡,姿態凝重的表示招式已老,正是予人可趁之機的時候,因此最是當俠客者的大忌。在現實世界裡,世局詭譎多變,同樣不能顯露出凝重的姿態,必須像變色龍或變形蟲一般,雖滿口道德地站在正義的一方,但言詞須閃爍使人抓不著把柄。此在國際間謂之模糊空間,在國內謂之滾動式修法,在個人謂之從善如流,在家庭謂之…。

2020年5月22日 星期五

退而求其次

教育百科說:『退而求其次係指凡事若不能要求到極致,只有在次一級處,尋求滿足。如:「本來想買件長外套,但實在太貴了,只有退而求其次,以夾克勉強充數了。」』。追求極致是人們的理想,為何要放棄理想而在次一級處妥協呢?都說政治是妥協的藝術,難道說理想被政治化了嗎?

無獨有偶,西方也流行類似的有限理性論調,維基百科說:「有限理性係由Herbert Alexander Simon對於傳統經濟學理論所提出的修正。傳統經濟學一直以完全理性為前提,由於行為人可以得到所有資訊,因此可以在多種方案中,選擇能使效用最大化的一種方案;但是於現實狀況中,人們所獲得的資訊、知識與能力都是有限的,所能夠考慮的方案也是有限的,未必能作出使得效用最大化的決策。」。如此說來,經濟學也政治化了嗎?

《莊子·內篇·養生主第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哲學家應該是最能堅守理想而振臂疾呼的人,但是莊子是公認的老子的傳人,怎麼也是不能堅持理想的呢?等等,莊子的理由是有生之年的大限,也就是凡人難以逾越的先天限制,除非你能成為那不死的神仙。

俗語說「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係指超凡脫俗,不受世俗的污染和拘束,而這就是所謂的神仙嗎?果如此,無法超出三界外的凡胎俗子們就應該認真看待甚麼是「退而求其次」了,原來依照我們的能力只能行使那「退而求其次」的事;比如說最優秀的很神氣的人可以選擇勞斯萊斯而我們只能乖乖地選擇朋馳囉;嗯,這好像有點那個耶,選擇朋馳就不理想了嗎

2020年5月21日 星期四

退一步海闊天空

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有人說這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讓,而是寬容。依我說這是人生智慧,人多半喜歡爭,如果爭得到的豈能放手,但是如果就是爭不來還要硬幹嗎?比如說氣象局預報颱風要來了,你是硬著頭皮出海去,還是找個避風港呢?

或許你說颱風的例子是特例,那麼我說每天都會出現的天黑好了,古人說:「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你覺得這樣可行嗎?醫生說睡眠是必須的,長期失眠的人對身體的傷害極大,你最好保持每天最晚十一點前睡覺,不然是要短命的。其實短命還算爽快,還有那活得不痛快整天受苦的,譬如洗腎患者,既如此你敢不遵從醫生的囑咐麼?

不退一步的壞處很明顯,那麼肯退一步的好處呢?想想那菜籃族喜歡涉足的股市好了,大盤的榮景當然要爭,但是豈有每天開紅盤的,請問行情走了何以自處呢?如果你問那些住套房的,他肯定有滿腹的牢騷,並激動地告訴你甚麼是現金為王的道理;他當時就是太衝動想不開,聽不進「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勸啊。

人啊,當事後諸葛比較容易些,想當時那應是一時利令智昏囉那麼受過苦的總該學會教訓而不再貳過了吧信不信由你,那些住套房的依然是常住套房的命,學不乖的。那麼請問閣下有慧根嗎?佛家說智慧在於了悟透徹而不是勤學,試問您已悟透了「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了嗎?

2020年5月19日 星期二

以退為進

唐 布袋和尚《插秧偈》:“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身心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布袋和尚據說是彌勒佛轉世渡人的,據傳在後梁貞明三年(917年)三月,於圓寂前留一偈語:“  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這首《插秧偈》十分傳神,亦十足禪意。

插秧為何要倒退著走呢?那是為了保持秧苗能夠插得筆直;不過這樣的姿勢卻頗含深意,值得深思。首先,只有往後看才能明白自己的足跡是否正確,但是人生必須勇往直前,唯有自省時才能反求諸己。其次,插秧必須彎腰低頭,這個姿勢坦白講很累人,但唯有如此才能專注與看清。

人生當然是向前走的,尤其是前程,只聞出幽谷遷於喬木的喜悅,未聞喜歡居於低下環境的。可是漢.揚雄《法言.君子》卻說:「昔乎顏淵以退為進,天下鮮儷焉。」,其實顏回在意的是德行,而飛黃騰達的人豈肯低下哉,豈能深刻體會人生的真諦。

顏回是亞聖,那麼一般賢達也會摹仿其以退為進的行為嗎?其實這樣的故事還蠻多的,比如篡位的王莽就是顯著的例子,試問道理何在呢?君不見那跳高選手比須後退好長一段距離,然後加速衝刺才得起跳麼?如果沒有退後這麼一長段距離,而只准他立定起跳,其水準未必有多高明唷。

有話好說

在以前專制的封建社會裡,為了過上安穩的生活,百姓通常多做少說以免不小心犯了當朝的忌諱。現在自由啦,於是有話想說的人越來越多,也越來越敢說,彷彿沒有約束了,其實法律關於言論的約束仍在,只是刑責變輕了。網路時代裡,想說話更方便了,而且傳得更遠,彷彿無遠弗屆且肆無忌憚,其實法律關於言論的約束依然在,只是越來越沒人理會了。

有話就講出來不見得是壞事,至少有助溝通嘛。只是發生了奇怪的現象,人們彷彿不習慣有話當面說,需要透過手機才能順暢的講話,見了面卻沒話好說了,醫生不是說長期使用手機有礙健康嗎?見面談心其實是有作用的,交流除了言語還有表情,似乎連情緒、情感都較能溝通。所以啊,你有沒有發現,長期使用手機的人似乎變笨了,偶而還會對著手機傻笑,可是對著當面的人卻面無表情了。

阿嬤說有話要好好說,避免受到情緒的影響而辭不達意,甚至壞了好事情。可是慣用手機的人在網路上還習慣呼朋引伴地大夥一起說,你說七嘴八舌的能達成什麼好結論呢?於是網路霸凌的問題越來越猖獗了,群起而攻之的人只會越來說亢奮,管不得甚麼公理與正義了。被罵的人似乎也傻了,忘了自己才是受害者,只會自怨自艾地喪失了勇氣與信心。

你說,有話一定要說才行嗎?如果心有靈犀的話,不用說已知來意;如果心有嫌隙的話,怕是多說無益吧。唐 白居易《琵琶行》:"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聲應是溝通的最高境界,如果前面的鋪陳已然充分的話。

2020年5月18日 星期一

食緊挵破碗

食緊挵破碗是一句常用的台灣諺語,「緊」指匆忙,整句的意思是吃太匆忙了容易打翻或弄破了碗,通常比喻欲速則不達,或者匆忙中容易出錯。醫生說吃太快確實容易出問題,比如說容易嗆到,有時候嗆到肺部深處的話,甚至於需要住院開刀,那就不是挵破碗這種小事了。醫生也說吃太快容易傷胃,或者是神經緊張容易造成其他的健康問題。

請問你是否經常急速用餐呢?那是因為工作忙碌嗎?台諺還說吃飯皇帝大,意思是說吃飯是最神聖的不可打擾的,該吃飯時就應該停下手邊的工作好好地吃頓飯,不然辛苦工作的意義何在呢?有些人吃飯的速度快不是因為沒時間慢慢吃,而是習慣問題,好像慢慢吃就會不知所措了,其實習慣不好應該慢慢修正的,細嚼慢嚥才會更健康。

吃飯不要太匆忙其實只是個比喻,其實做事更可能「食緊挵破碗」,比如俗話說煮熟的鴨子飛了,既然煮熟了怎麼還能飛呢?多半是因為匆忙行事,因而疏忽了甚麼事情才讓牠飛了的吧,所以俗話也說小心駛得萬年船囉。清·俞萬春《蕩寇志》:「看來此事,事寬則圓,急難成效。」,這又是「食緊挵破碗」的另一番寫造了。

俗話也說慢工出細活,大凡精細的東西都不能急就章,當然更忌諱「食緊挵破碗」了。比如說鏤空的精雕,必須花上數月甚至數年才能完成,而且只能心平氣和地慢慢弄房能成就;如果哪天心浮氣燥因而弄缺了一小角,那便要前功盡棄了。

2020年5月15日 星期五

無魚蝦也好

《宋史·何基傳》如:「凡所讀書,無不加標點;義顯自明,有不待論說而自見。」。這段話說明古書沒有斷句,讀書者自加斷句的標點於原文旁。沒有斷句有甚麼問題呢?以下列文字為例:「無魚蝦也好無雞鴨也好青菜豆腐不可少」,可以有「無魚蝦,也好;無雞鴨,也好;青菜豆腐不可少。」與「「無魚,蝦也好;無雞,鴨也好;青菜豆腐不可少。」兩種斷法,請問你看得出來其中的分別嗎?

經常出現的故事還有「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的例子,其斷法可為「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與「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兩種,請問如果你拜訪遠處的朋友時下起大雨來,會得到何種待遇呢?

中國社會講求童叟無欺,那是建立在大家以信譽為重的社會氛圍下;如果大家的心中無信譽,那麼白紙黑字亦枉然。現代的大企業必聘專業的法律顧問,所有的契約必然審核再三,可是商業糾紛仍然層出不窮,可見得信譽在大夥眼裡還剩下多少分量了。

除了信譽問題,其實還存在著價值觀的問題。就說「無魚,蝦也好。」吧,存在著以魚為首選,蝦亦可充數的概念。只是,時下的行情裡究竟是魚貴還是蝦貴呢?恐怕要引起一番爭論了。或許描述得不夠透徹,試問,龍膽石斑與龍蝦孰貴?白鯧與明蝦孰貴?黃魚與沙蝦孰貴?想必你自有一番見解吧。

2020年5月14日 星期四

豁然開朗

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尋找桃花源一直是人們的夢想,可是桃花源為何總是那麼神祕,一定要過個山洞之後才能豁然開朗呢?是因為唯有如此才能避開人為的破壞嗎?這是不是控訴著人類的行為比毒蛇猛獸還可怕呢?

宋‧歐陽修《歐陽文忠公集‧三九‧醉翁亭記》:「山行六七裏,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讓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想想看,為什麼峰迴路轉處總有人在那兒建個亭子呢?是因為走遠了需要個落腳處,還是視野開闊了好駐足觀賞呢?

唐·李商隱《夕陽樓》詩:「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如果你心情鬱悶,看甚麼都成了愁的化身,愁與上帝一樣是無所不在的,但卻沒有了上帝的悲憫。如果你心情開朗,看甚麼都成了海闊天空啦,心情也與老鷹一樣翱翔在天地間了。

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詩:「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把山林的縮影化為園林是人們的渴望,如果能力還夠的話;可是不知怎麼搞的,一堆人都發現傾畢生精力仍是行有餘而力不足,怎麼辦呢?說穿了這或許只是一種想不開,如果你從家園走入山林,遠景想要多開闊就有多開闊,好像沒有所謂的能力的問題啊。


2020年5月13日 星期三

千呼萬喚始出來

唐 白居易《琵琶行》:〝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的這首《琵琶行》敘事真切仿佛讀者如身處現場一般,這段拜訪因詩而聞名,後人形容難得一見或成就的,也稱千呼萬喚始出來。

《醒世恆言.卷三.賣油郎獨占花魁》:「大凡才子必須佳人,佳人必須才子,方成佳配。然而好事多磨,往往求之不得。」。是的,越有意思的事情越難成真,總是經過一番折騰方能見到曙光,好比那「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躊躇;可是也因為很不容易達成而使得當事人更加珍惜了。

好事固然多磨,其實壞事也多磨,這不是指成就的多磨,壞事通常轉瞬套牢,折磨的是善後的難全。比如說情侶翻臉分手,翻臉好比翻書一般,多年的恩愛就此結束了;可是分手以後能夠很快走出來麼?如果是的話代表感情還很淺,感情深的應當很難過,不然失戀的故事怎麼都那麼悽慘呢?

人生在世不算短,那種「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故事當然會有,而不同的情節的應對方法也不盡相同,通常好事需要耐磨(耐煩)而壞事卻需要忘懷。幸好,路都是由人走出來的,只要肯走出來,繞點遠路或是走慢點兒,走久了總是會到的。

2020年5月12日 星期二

殷鑑不遠

《詩經.大雅.蕩》:「殷鑒不遠,夏后之世。」。殷鑒不遠算是常見的成語,寫作文時偶而用得著吧。據說銅的使用始於殷商時代,可是殷商已經以銅製作銅鏡了嗎?不然怎有殷鑒之說呢?還是殷鑒只是個比喻,其實說的是殷商時代可資借鏡的故事呢?不過如果銅鏡都還沒發明的話,這鑒字該做何解釋呢?

說是殷鑒不遠,其實殷鑒豈能不遠,差不多是三千年前的上古傳聞了,當時的文字仍為甲骨文,占卜用的,好像還沒用來記載歷史,也好像還沒有史官的制度呢。所謂殷商歷史大概都是遠古傳說或者考古得來的,可信度仍需存疑,以此為鑒實在有些牽強。

我們還有另一個成語「前車之鑑」,《荀子‧成相》:「前車已覆,後未知更何覺時!」,這麼說就比較合乎邏輯了,前車剛發生的事印象深刻的很,還不知記取教訓就有點那個了啦。只是這前車究竟是指哪個前車必須表示清楚,不然也有呼嚨之嫌。

有一陣子流行所謂的「差不多先生」,意指缺乏實事求是的做事態度。《陳書.卷一九.虞荔傳》:「夫安危之兆、禍福之機,匪獨天時,亦由人事。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據重位而不傾,執大節而不失,豈惑於浮辭哉?」,處事沒有實事求是的話,後果恐怕很難弭補的。

2020年5月11日 星期一

謙下

台灣有所謂的落山風,其原因是在東北季風盛行期間的東北季風沿著中央山脈3000公尺的高山由北向南流動,愈往南山脈高度愈低,到了恆春半島時高度已降為400公尺以下,因此形成強大的向下衝的氣流,這就是所謂的「落山風」了。在落山風的吹拂下找不到高大的樹木,所有植被皆顯露出低下的姿態。

植物都知道在形式的壓迫下需要擺出低姿態,那麼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不知道這個道理嗎?所以在威權的封建社會氛圍中流行著謙下的姿態,這就是俗話所說的伸手不打謙卑的笑臉人嘛。現代已經是自由社會了,好像姿態可以提高了,那麼不再需要謙下嗎?

至少有兩個理由仍要保持謙下,其一是廣結善緣,其二是保持莫測高深。試想,如果你有必要與人合作,你會喜歡高傲的人嗎?是不是找個謙和的人比較順眼些呢?再者,如果你有躲在暗處的對手,是肆無忌憚的高姿態比較容易暴露要害,還是謙下的低姿態呢?實力應是發揮在關鍵點上而不是用來向人炫耀的,是吧。

後漢 崔瑗所作的【座右銘】:"柔弱生之徒,老氏誡剛強。",意思是說柔弱的特質才是適合生存的類型,老子告誡大家不要剛強。或許有人認為商業時代應該學會隨時推銷自我,其實商業時代更是爾虞我詐,而推銷自我只是社會新鮮人適合的把戲,都已經是個老鳥了,該懂得怎麼適時收斂了。

2020年5月8日 星期五

百煉鋼

文選劉琨重贈盧諶詩:「何意百鍊鋼,化為繞指柔。」,「百鍊鋼化為繞指柔」是我們常用的成語,比喻性情剛烈的人,卻變得溫順柔弱。可是百鍊鋼真的能化為繞指柔嗎?當你學到這句話時你有懷疑過嗎?還是你曾看過已化為繞指柔的百鍊鋼嗎?如果從來沒有的話,你不覺得奇怪嗎?

現代人已具科學概念與常識,知道只有鋁線、鉛線等軟金屬才可以繞指柔,那麼古人說「百鍊鋼化為繞指柔」究竟是何意呀?以今驗古,你會發現很多是無稽之談,尤其是這種考驗意志的修練法門,那豈不是叫人當笨蛋麼?還是說這只是文人的說法當不得真的;可是如果有人信以為真而花上一輩子苦練呢?(誤以為是得到武學秘笈)

「百鍊鋼化為繞指柔」當然是誆人的,可是百鍊鋼成寶劍卻是信史裡有記載的,比如鑄劍大師歐治子的五把名劍、干將和莫邪的「干將莫邪」雙劍等。還有電影「臥虎藏龍」裡的青冥寶劍,被描繪得活靈活現的,其實那該是較現代的鍛造與合金工藝的體現吧,古人根本就莫宰羊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盡信書不如無書的概念,學問必須融會貫通才能起作用,不然只能招搖撞騙罷了。還有,科學實驗是很重要的,比如說合金吧,應該在多少溫度下使用多少比例的貴重金屬,那都是科技上的密;不然為什麼有的國家能開發出耐極高溫的噴射引擎、飛機蒙皮等,而其他國家只能乾瞪眼呢?

2020年5月7日 星期四

食補之苦入心

有人說預防勝於治療,也就是說沒生病時便要開始養生了,以防將來生病。至於該如何養生呢?中國人有所謂的五味食物養生法,源於《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而食物進入哪一個臟腑就會對其產生滋養作用。

講到吃苦,大概算是中國人的特長了,外國人好像很少喜歡吃苦的,當他們嚐到了我們喜歡的苦瓜、苦茶等多半立即吐了出來,然後一臉苦瓜相吧。反觀國人吃苦瓜、喝苦茶時的怡然自得,好比就是這個才對味,幾日沒吃就有些想念了,再不吃好像內臟都要抗議了,而臉上的痘子也悄悄地冒出頭來、嘴角也有些狀況了,即中醫所謂的心火上升。

為什麼苦入心呢?有人說是指苦味食品可入心經而降泄心火。一般的見解,心屬火,驅動血液供應全身所需的營養與熱量;可是如果火太旺了也會造成困擾的,而苦瓜、苦茶等不是性寒便是性涼,正好可以泄下心火。好比水火既濟卦的卦象離火在下而炎上,坎水在上而潤下,也是水火相交相濟之象。

既然苦入心,那麼炎炎夏日心火正旺的是否該多吃苦味呢?《彭祖攝生養性論》中強調:「五味不得偏耽,酸多傷脾,苦多傷肺,辛多傷肝,甘多傷腎,鹹多傷心。」。這是說苦雖入心但吃多了卻容易傷肺,那就只能淺嚐即止了。身體就是這樣的,需要均衡的營養。還有,鹹多傷心,吃太鹹容易高血壓,容易造成心血管疾患。

2020年5月6日 星期三

相見易得好,久住難為人。

一般人在談戀愛時都覺得對方是溫柔體貼的人,可是新婚後不久便覺得不那麼體貼了,這是甚麼緣故呢?難道說談戀愛時都是虛偽的嗎?如果這麼認為的話,表示看官您是人性本惡派的見解,其實這只是人性的顯露罷了。

談戀愛時為了營造美好的氣氛,來滿足羅曼蒂克的追求,故凡事盡量朝著和諧的角度思量,倒不是克意為了欺騙對方而施的技倆。不信的話,可以試想再老實的人的表現與愛情騙子的作為其實相差不了多少的,所以談戀愛時的溫柔體貼與為人是否老實無關,而是與氣氛的維繫有關。

新人上任通常有所謂的蜜月期,過了這蜜月期就不對勁了,又是甚麼緣故呢?難道說同事相處都是虛偽的嗎?如果這麼認為的話,表示看官您仍是人性本惡派的見解,其實這也只是人性的顯露罷了。

新人上任為了營造歡迎的氣氛,來滿足同心協力的追求,故凡事盡量朝著和諧的角度思量,倒不是克意為了欺騙對方而施的技倆。不信的話,可以試想再老實的人的表現與虛偽的人的作為其實相差不了多少的,所以新人上任時的同心協力與為人是否老實無關,仍是與氣氛的維繫有關。

周恩來在《團結廣大人民群眾一道前進》的文章裡說:“'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當然這個寬不是沒有原則的。”。理想的情況下,我們講求寬以待人,可是寬以待己才是人性的顯露,所以大伙相處便須講究這個寬的原則,也就是在何種氣氛下相互寬容的原則。

那麼長久相處應維繫甚麼氣氛呢?我覺得應該是一家人同甘共苦的氣氛吧。可是,人們有時候可以共苦但卻難同甘,這是很矛盾的,難道說環境困難時能夠共同努力,怎麼過了難關反而無法共享成果呢?或許這與利益的分配不均有關吧,利字當頭怎可讓人呢?如果這麼說便違反了一家人同甘共苦的氣氛了,有時候各爭一步確實沒有轉圜的空間,可是如果大家各退一步呢!別忘了一家人同甘共苦的初衷。

2020年5月5日 星期二

居安思危

《左傳·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所講的應是指軍國大事,國家如果沒有軍備當然是很危險的。國家面對的是如此,那麼個人有沒有同樣要面對的問題呢?又會反應在哪些方面呢?

有人謔稱大學生活是「由你玩四年」,而近來流行延畢或續念研究所的就玩得更久了;可是,學生生涯總是要結束的,接下來的就業即將面臨諸多考驗,尤其是社會新鮮人的失業率屢創新高,求學到就業的生活改變又是如此顯著,所面對的困局將是難以想樣的艱難。居於此,有些人早就準備著參加國家考試、有些人半工半讀以賺取工作經驗,都算是居安思危的良策。

有人說婚前的生活是自由的、獨立的,有些人嚮往婚前的自由,而有些人嚮往婚後的幸福;無論如何生活型態的改變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容易產生不適應的狀況,輕微的只是拌拌嘴,嚴重的從冷戰但熱戰都有,最嚴重的當然就分手啦。再說有了小孩以後,負擔變重了,衝突也變大了,如果此時分手將造成極大的傷害,所以無論生理、心理及經濟層面都應有充分的準備才能安然渡過。

如果有人已經遭遇了中年危機,那會是感受深刻而無奈的,實在說不上這些人究竟犯了甚麼大錯,竟要遭受如此對待。說穿了,這應屬經濟問題,一方面是外在環境銳變造成適應的困難,另一方面是年華老去已不具年輕人的衝勁了;局勢已至此再來努力恐怕為時已晚,而經濟問題須靠經濟實力解決,所以平時宜多培養第二專長,並貫徹儲蓄計劃,才有餘裕解決這類經濟問題。

《中庸第二十章之六》:“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既然已經預先知道人生必然遇到某些時期的轉折,如果還不明白居安思危的道理,那是在給自己找麻煩吧。不論使用何種方法解決這些問題,總是事前要盡力準備因應,至於結果如何,那就盡人事聽天命了。

2020年5月4日 星期一

由頭


《紅樓夢》第六九回:“豈不怕爺們一怒,尋出一個由頭,你死無葬身之地!”,「由頭」這個詞大流行於明、清時代,現代已逐漸少用了,大概還不夠白化的緣故吧。換成白話文差不多是借口或緣由的意思。如果是借口的話,怕是刻意挑起的,如果是緣由的話,或許是找到適當的理由以開啟案情吧。
撇開行惡的念頭,有那些事需要找到「由頭」呢?有些事難以啟口,比如說尷尬的愛情吧,欲說還羞,就怕一股熱誠被澆上了冷水,成了「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囉。而越忐忑口才越差,腦袋頓時一片空白,還被糊上了糨糊,此時如果能找到什麼由頭,比什麼都強。
中國人的社會挺世故的,犯忌諱的事猶多,有些事情明明正當且需要卻不怎麼方便開口,多麼需要個好由頭啊。比如說幫父母做個健康檢查或買個保險,卻可能引起不悅。比如說有些風俗過時了,應該需要改進了,可是耆老仍健在卻很古板,難以說動的。
俗語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萬事起頭好像都難,只要邁開了步就走出去了。或許能想到的由頭不夠漂亮,只要心意善良意志堅定多半是行得通的;可是如果因為由頭找不著而裹足不前,那就有些那個了;此時不妨直白以告,對方能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