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31日 星期二

計較

教育百科說:『計較有下列意思:1. 計算、比較。如:「斤斤計較」。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治家》:「計較錙銖,責多還少。」。2. 較量、爭論。《三國演義》第七一回:「我與你都一般為主公出力,何必計較?」。3. 計劃、商量。《西遊記》第三十八回:「師父,有一樁事兒,和你計較計較。」4. 禮節、禁忌。《西遊記》第一三回:「你們出家人,偏有許多計較,吃飯便也念誦念誦。」。』。依字面看,計較就是指計算與比較,重點在於與何者比較,會因比較對象的差別而產生了不同的意思。比如成員間相互爭論功過成了較量、個案間比較得失成了計畫或商量、與既有禮俗比較成了禮節與禁忌。

《論語・述而篇》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孔子既然都這麼說了,不妨也來推推看吧;承上段以比較對象的不同類推:若與既有經驗做比較好像就成了檢討改進,如MBA智庫百科說Kaizen方法最初是一個日本的管理概念,指逐漸 連續地增加改善。若與前人的成就比較無非就是歷史定論了;這好像是史學家的專門工作,但是很多人喜歡搶著做,就好像孟子說的:「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差不多是一個道理。若與法條或標準比較便成了審酌判定,這差不多是法官的專門工作,但也有很多文人搶著做,謂之蓋棺論定。

小時候念過的一段課文: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數牛,不知怎麼的,數來數去好像就是少了一頭牛,四年級以前的應該知道這答案吧;那麼如果與自我計較的該叫作甚麼呢?《論語・述而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哦,自我計較原來是指自省啦。可是有人急著跳出來說:不只啦,至少還有自大呀,就是那種「夜郎自大」那一類的。

不知道誰說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好像也算是一種與自我計較的案例。「人不為己」佛家解釋為不為己修行者,可是有人偏偏解釋為不自私的啦;這一昧自私的人竟然要扯到天地不容的由頭,實在太那個了啦!所以啦,千萬不要有那種不斷自我膨脹的自私念頭哦,不然的話,可能落入過度膨脹然後自我毀滅的下場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