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4日 星期六

無名火

維基百科說:「五行是中國自古以來道學的一種系統觀,五行的意義包涵藉著陰陽演變過程的五種基本動態:水(代表潤下)、火(代表炎上)、金(代表從革)、木(代表曲直)、土(代表稼穡)。」。中醫相信人身即是個小宇宙,所以五行也被配置於人體器官的組成,可是好像只有火被用來形容身體的狀況,而且無處不在,這是為甚麼呢?
譬如說晚上睡不好,第二天口乾舌燥的,被說是肝火太大;譬如說暴飲暴食,弄壞了腸胃,被說是胃火上升;譬如說受人撩撥,情緒失控,被說是脾火失調;譬如擔驚受怕,疑神疑鬼的,被說是心火不整;其實中醫的上火就是西醫所謂的發炎,而慢性發炎可能比急性發炎還要嚴重,因為它是長期性的而且容易被忽略。
除了生理上的火,其實還有心理的火,譬如妄圖不該想的東西叫做慾火;可是如果心裡頭不舒坦,好像有一把火燒著,又不知道該怎麼形容它才好,於是有人乾脆就叫它無名火好了,反正大家一聽就懂。佛教謂不能了知現象的真實性的原始愚痴叫做「無明火」,不知這「無名火」與那「無明火」是否相通呢?
《易經》第六十三卦是水火既濟,有人說水火既濟表水火陰陽調和,一時平安和樂之象。主吉中帶凶之象。水火本相剋,因一時環境或人事所影響,而暫時相安無事,但終非常久之象,必有所沖剋而敗。西醫應付發炎大致使用消炎藥,藥效雖很快,可是後遺症蠻多的,與水火既濟的卦理似乎相通:中醫的方法豐富些,除了以水滅火外還需長期的調養身子;至於無名火,那是心病,藥石罔效的,通常只能修身養性自我排遣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