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4日 星期三

苦心孤詣

清‧翁方綱《複初齋文集‧格調論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獨運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詣戛戛獨造者言之,公且以效古之作若規仿格調者言之。」。翁方綱的這段評論無心的引出了做學問的三種類型與心態,即匠心獨具者、苦心孤詣者、規仿格調者。
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的序言中稱讚孟浩然的詩作:「文不按古,匠心獨妙。」,孟浩然善用自然天成的語言,寫出了對大自然的喜悅。其代表作《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因其為小學課程裡規定需要背誦者)。其實匠心獨具者所在多有,例如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早被眾人讚譽。
俗話說「癩痢頭的孩子是自己的好」,這或許是為人父母者的摯愛與堅持吧,那麼可不可以說為人父母者都算苦心孤詣呢?以此推之,那些為自己的國家、民族發聲、辯論的人是不是也算苦心孤詣呢?如果你有理想,為此奮鬥不懈,或許你也算苦心孤詣者了。
我們從不識字到能夠聽說讀寫叫做求學過程,那麼學習初期當然是依樣畫葫蘆的規仿格調者了,只是總不能一直當個規仿格調者吧,否則就白學了。可是人的資質有所謂的聖賢愚劣,那些天資不足者難以成為意匠之獨運者,那麼至少該當個苦心孤詣者吧,以自己僅有的能力撥弄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