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 《華蓋集續編·小引》:“這裡面所講的仍然並沒有宇宙的奧義和人生的真諦。”。人生應是很普遍的東西,全世界已經有七十五億人口,就有七十五億個人生正在開張中,如此普遍的東西怎麼難尋其真諦呢?蘇東坡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或許就是這種寫照吧。
佛家說身外無佛,意思是說真諦常存於日常生活中,那麼人生的真諦或許就是那奮鬥的過程:奮鬥不懈的自然能體會其真諦,而醉生夢死的當然就無法體會了。難怪《桯史·記龍眠海會圖》會說:“至於有法無法,有相無相,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漢語網說:「真諦是真切的理論和精義;奧妙所在。」,那麼人生的真諦會不是理想的追求呢?維基百科說:「理想是美好願望或抱負或宏偉的目標或指好的狀態。」,如此看來理想似乎符合奧妙之所在,但是否符合真切的理論和精義呢?那就要看你的理想的奧意了。
真諦原為佛教用語,二諦(真諦與俗諦)之一,意為最究竟的真實;但佛教四派對此卻有不同的定義。如果說真相只有一個(最究竟的),怎麼會出現四種不同的定義呢?如果想了解的現象太過偉大,凡人只能領略其中的ㄧ個部分,那麼不同的角度產生不同的觀點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必須仍有該真相的些許影子吧,不然就是杜撰的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