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

掙扎與奮鬥

《老殘遊記》第二○回:「怎禁陶三氣力如牛,那裡掙扎得動。」,這裡的掙扎作奮力抵抗解。國父孫中山《自傳‧討袁之役》:“自二年至於五年之間,與袁世凱奮鬥不絕。”。這裡的奮鬥指奮力與對方作鬥爭。掙扎與奮鬥的意思看來好像差不多,那麼兩者究竟有何不同呢?可以混用嗎?一般如果用錯了好像也會覺得怪怪的,是吧。
大環境不好時有所聞,百姓的生活因此困頓;可是大環境不好能抵抗的嗎?好像很難,非一般人的能力所及,於是升斗小民皆為生活掙扎著。當然啦,如果你想改為升斗小民皆為生活奮鬥著,好像也沒有甚麼不可以;只是,百姓們會說為生活掙扎已經夠辛苦了,何苦還要逼人奮鬥呢?沒指望的。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於是家道中落成了故事的典型。只是那窮了三代的人卻突然有了為家庭奮鬥的心聲,這樣的故事你覺得奇怪嗎?其實這也是故事的類型之一。這好比有些人為理想奮鬥著,而這樣奮鬥著的人必然身處於那不怎麼理想的狀態下,讓他覺得很不舒服,很想幹嘛。
據說國父的遺言是:「和平、奮鬥、救中國。」,那麼如果把奮鬥改為掙扎你覺得如何呢?好像整個氣勢頓時塌了下來。或許這就是掙扎與奮鬥的差別吧,掙扎是消極的而奮鬥卻是積極的。如果對抗的對象不是你能抵抗得了的,只是苟延殘喘而已的叫做掙扎;如果你明知目前抵抗不了,卻還努力不解著,那才叫做奮鬥。掙扎的已經無望了,而奮鬥者的希望才剛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