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4日 星期六

勞心勞力的平衡

左傳襄公九年:「君子勞心,小人勞力。」,這樣的說法難免有意識形態的嫌疑,這在封建時代裡應是常態(士為百業之首),到了行行出狀元的現代已經不時興了。可是,勞心與勞力的職業特徵好像是亙古不變的,也就是說上班族大概就屬勞心者,其他人算是勞力者。
智庫百科說:「職業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是社會分工的產物。」。人的精力有限、能力有限,通常只精通一種職業,難得有跨行業的經營者。也就是說勞心者與勞力者的生活型態差不多是固定的。可是,勞心者永遠勞心、勞力者永遠勞力,這樣健康嗎?
如果你是個上班族,天天在那裏傷著腦筋,如果有一天嚐試了DIY(自己動手做)會有甚麼感受呢?據說那種感覺很好,四肢不勤的終於有機會動動了,而且充滿了成就感,那麼勞力算不算是勞心的解藥呢?如果你是一個勞動者,體力固然很好,可是拿起筆好像拿鋤頭,腦筋似乎也不夠靈活;如果有一天嚐試了下棋(不是暗棋、五子棋等那些不甚用腦的,而是象棋、圍棋。),是不是覺得用腦很有意思呢?那麼勞心算不算是勞力的救贖呢?
醫學專家說勞心可以避免老年癡呆,勞力可以避免鈣質流失。物理學家說不斷的壓力會造成彈性疲乏,勞心者永遠勞心、勞力者永遠勞力看來確實是很不健康。雖然職業限制了你的生活型態,但是沒有限制你下班、下工了該做些甚麼,那麼尋求平衡或許是比較健康的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