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魏策二》:「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這段話的對比相當明顯,市內無虎本是常識,可是經過三個人的指述竟然就成立了,以此說明流言的可畏以及大眾的盲從。關於此類的成語還有很多,一併比較或許可以多些樂趣,印象也比較深刻些。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段氏》:「言之鑿鑿,確可信據。」,所謂言之鑿鑿係指推理清晰且證據明確可辨的,能夠使人信服的意思。如果一人言之鑿鑿或可成立,而三人皆言之鑿鑿那就八九不離十了。因為合理且有證據,比起那三人成虎就靠譜多了。
《元‧王實甫‧西廂記二本三折》:「你那裡休聒,不當一個信口開合。」。這段原文只說是信口開合,意指隨便說說而已,可是現今的成語演變為信口開河,那就法力高強不知多少倍,差到十萬八千里了,也不知道信口開的是哪條河,能夠稱為河的通常都不會小,一般的大水溝只夠稱為小溪或小澗。
《呂氏春秋.察傳》中作了形象的描述:「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數傳而白為黑,黑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與狗則遠矣。」。這樣的邏輯推演好像有些熟悉,似乎電視節目裡的名嘴們偶而也會秀上一段,至於信或不信就要看您個人是否有腦袋了,無怪乎荀子在《大略》裡說:“流丸止於甌臾,流言止于智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