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9日 星期二

哪壺不開提哪壺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表示,他在與高階主管人選面談時,都會問的標準問題是「你為什麼要到我們公司來?」他說,他很不喜歡聽到的答案是「我覺得在這間公司有很多學習的機會」。或許有人覺得這是在排擠沒有充分經驗的人,但誰不都是從沒有太多經驗開始的麼?會這麼說的,那是期許企業家應有教育後進的心胸;只是,應徵者只能那麼直白的嗎?
有經驗的人看了應徵者的履歷,到底能有多少經驗其實應該已經心知肚明,而面談是為了瞭解應徵者的性向、格局與企圖心。比如像台積電這種世界頂尖的企業,你為何不說嚮往貴公司的卓越以及宏圖無限呢?還有,在高科技界隨時需要學習似乎是必然的,若只求學習而不提貢獻的抱負,是不是有些暴露了個性上的軟弱呢?
中國人向有謙遜的風氣,可是這是在從前,當今的世道已經成為講求自我推銷的時代了。也就是說唯恐漏說了自己的長處,哪怕只是意圖上的仍無實績可資證明的。那麼「有很多學習的機會」可否換成「有很多發揮的機會」呢?在錯誤中學習似乎也是必然的,只是大夥兒常心照不宣而已。
相傳曾國藩率領湘軍與太平天國作戰,屢吃敗仗,曾國藩上書朝廷,言及「屢戰屢敗」,經李元度更改為「屢敗屢戰」,以顯示其奮勇無畏的作戰精神。「屢戰屢敗」與「屢敗屢戰」的背景應是相同的,可是站在朝廷的立場,怎能能把希望寄託在「屢戰屢敗」的人身上呢?所以如果你只知道表述「屢戰屢敗」的實情而不懂何謂「屢敗屢戰」的意義的話,那就有些不開竅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