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水往低處流是因為地心引力,這比較好理解,可是人為甚麼會往高處走呢?人本來就怕黑,高處比較明亮吧,所以這答案或許是人性的光明面,由於趨光性所以很自然的往明亮的高處走。不信的話請試想地獄為何是在地底下,聽說最低還可以到地底十八層呢,想起來就叫人害怕。
孟子告子:「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這一段說明的很清楚明白,因為人性本善嘛;可是,人性真的只有本善嗎?
在菜市場裡討價還價聲此起彼落,在商場裡爾虞我詐時有所聞,這算是仁義禮智裡的哪一項呢?或許人性是計較的,別人不會管我的死活,當然要為自我的利益著想囉。能夠計較得到的當然很好,可是通常是要不到的、不應該要的也要計較,那就有些討人厭了。
我們知道能力不足的人看到別人輝煌騰達可能會忌妒,其實越有能力的人恐怕越會忌妒,因為他會質疑為甚麼機會沒有找上他呢?這種好康的事怎麼讓人捧了去。機會向來是不怎麼公開、公平的,而人類又那麼聰明伶俐,機會錯過了當然很不舒服,所以人性的忌妒應是天經地義的吧。
俗話說:吃在嘴裡還看到碗裡,意指人性是貪婪的。吃不到東西會難過,餓著肚皮更是難過到受不了,所以有機會吃就盡量吃,一不小心就忘了吃相啦。達爾文著名的演化論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性貪婪或許只是求生存的自然反應吧,人性計較、人性忌妒或許也是這樣的生存本能。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猛虎在深山,百獸震恐;及在檻穽之中,搖尾而求食,積威約之漸也。”。人類是社會性的物種,所以必然有社會性的規範,或者說是禮教吧,這大約就是人性本善的由來。人從小就在社會中長大,如果不遵從社會的規範會被修理,遵從則會被獎勵,那麼長大後就自然地、不知不覺的接受了禮教的洗禮啦。所以其實人性就是人性,應包含禮教的約束以及諸多生存的本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